【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故事】: 战国时期,齐宣王想实现统一各国的霸业,曾向孟子求教。孟子向他宣传以德政治天下的道理。宣王问道:“要有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统一天下呢?”孟子说:“只有使人民生活安定了,天下才能统一。”宣王又问:“象我这样的人,可以使人民生活安定吗?”孟子没有正面回答,却对宣王说:“如果有人向您报告说:‘我的力气足以举重三千斤,却举不起一根羽毛; 眼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都看得清清楚楚,却看不见眼前一车柴火。’那么,您能相信这话是真的吗?”宣王说:“当然不能相信。”孟子说:“一根羽毛举不起,是因为不用力气的关系; 而一车柴火看不见,是因为不用眼睛去看的缘故; 人民得不到安定的生活,是因为您不愿意施恩的缘故。所以您不施行德政、王道来统一天下,主要是不愿意这样去做,而并不是不能这样做。”
【意思】: 能看清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察: 看。秋毫: 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形容目光敏锐,能洞察事理。
【古例】: 清·沈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艾芜《荣归》:“没有,没有,营长是明察秋毫的,怎会抓错人?”蒋和森《风萧萧》:“奉佛,使这位被郑畋誉为 ‘威望过人’的崔许州,不仅爱洁成癖,而且有 “明察秋毫’之誉。”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