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后汉书·马授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故事】: 东汉扶凤郡的马援,他为国出力,屡建奇功,光武帝刘秀封他为伏波将军。此人不仅治军甚严,而且十分重视对自己家族中的子弟的教育。一次,马援在行军途中听说他的侄儿马严和马敦结交侠客,于是就写了一封信劝诫他们,其大意是:“我希望你们听到别人说坏话,就要象听见自己父亲的名字一样,尽管别人在叫,但自己不能跟着去叫。喜欢议论诽谤的人,我是最讨厌的。龙伯高这个人厚重谨慎,谦逊廉俭,公道正派,是我最敬重的人,希望你们学他。杜季良豪侠好义,能为人担忧,也是我所敬重的人,但我不希望你们学他,因为你们很难学到。学龙伯高不成功,还不失为一个谨慎忠厚的人,这就是‘刻鹄不成尚类鹜’,如果学杜季良不成功,就会成为轻薄之徒,那就成了‘画虎不成反类犬’。”
【意思】:画天鹅不成,仍有些象鸭子。刻:刻画;鹄:天鹅;类:似,象;鹜:鸭子。比喻模拟相似的人或事物即使模仿不象,还可能得到其近似。多告诫人们不要好高鹜远。亦作“刻鹄不成”。
【古例】: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卷八·比兴》:“故比类虽
,以切至为贵,若刻鹄类鹜,则无所取焉。”清·姬文《市声》第三十一回:“将来工匠一门,不用聘请外国人,就是有开造机器的厂,也有内行人指点,不至于刻鹄不成了。”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