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晏子春秋·杂上》:“晏子之晋,至中矣,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遂解左骖以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故事】:春秋时,齐国的相国晏子去晋国访问,走到中牟(属赵国,在今河北省境内),见到一个人,头戴一顶破帽,反穿皮袄,用肩背着柴草,坐在路边休息。晏子认为这是一个有修养有知识的人。于是就叫人前去询问。原来,那人是齐国人,名叫越石父,家境贫困,无法生活,被卖给人家做奴仆,迄今已经三年。晏子便解下车左的马,把越石父赎了出来,并让越石文跟自己一道坐车回去。越石父果真有才学,晏子就把他尊为高等食客。
【意思】:反穿皮衣背柴草。反裘:反穿皮衣(古人穿裘毛朝外,反穿则毛朝里) ;负:背;刍:柴草。形容生活贫穷,操作劳苦。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亦作“反裘负薪”。
【古例】:汉·刘向《新序·杂事二》:“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汉·桓宽《盐铁论·非鞅》:“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