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战国策·秦策》:“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故事】: 战国时魏国有位长于辩论的人,叫范睢。他本来在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后来因为受了冤屈,就改名换姓逃到了秦国。当时的秦国,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兄弟、宠儿等有四个人的权力很大,他们的财富大大超过了国王。范睢针对这一情况,上书昭王,请求面谈。昭王派车接来了范睢,叱退了左右,这时范睢才直接从正面谈了关于君臣、骨肉至亲间的大事。范睢指出:“这件事今天说了,明天可能就有杀身之祸。但只要我说的对秦国有利,即使因此被杀,这又有什么可怕呢? 我所顾虑的是,如果天下有才能的人,看见我为秦国尽忠,反而遭杀,那么他们从此就会闭口不说,或者绑了自己的手脚,不再为秦国效力了。”秦昭王听了,即拜范睢为相,并将那四个人的权力收归自己了。
【意思】: 闭住嘴,裹住足,不敢说,不敢走。杜口: 堵口、闭嘴。裹足:包住脚不让前进。比喻很有顾虑,甚至非常恐惧,因而不敢接近。
【古例】: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其背乡(向)秦耳。”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