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礼记·祭义》:“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禘秋尝。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春,雨露既濡,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
【故事】:这是说的民俗中祭祖先的事。每到春、秋两季,都很容易引起人们对先人的怀念,因而就进行对先人祭祀的活动。到了秋天,严霜自天而降,人们走在路上,踏着严霜,心头自然产生一种凄怆的感情。这不是因为觉得天气寒冷的缘故,而是想到先人仙逝而去,已觉凄怆;到了春天,雨露飘落下来,浸润着土地、万物,人们踏着雨露而行,就想到先人把自己抚育长大,费尽心力,因而产生了怵惕之心,就好象看到先人在问自己: 你有没有辜负我对你养育的一片之心啊!
【意思】: 面对春露秋霜而引起对先人的怀念。后亦比喻恩泽和威严。
【古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 “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文》:“春露秋霜,允恭粲盛。”《北史·袁翻传》: “威严秋霜,惠沾春露。”《晚清文学丛钞·冷眼观》第二十八回:“他木是曲园太史的女公子,凡属诗词歌赋,无不家学渊源,因此春露秋霜,益增感慨。”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