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春秋·隐公元年》:“公子益师卒。”《公羊传·隐公元年》:“何以不日?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异辞。”
【故事】:孔子修《春秋》时,对于公子益师的死,仅作了这样简单的记载:“公子益师卒”,没有写出死于何月何日。《公羊传》为这一记载作了这样的说明:为什么不注明那一月那一日死呢?因为所见、所闻、所传都是异辞。这事离开孔子修《春秋》已历三世。而孔子记录年世,因远近不同,措辞也不同。这是儒家经学今文学派所推崇的“春秋笔法”之一,认为孔子处理史料有条理的表现。实际上,益师死了以后,鲁隐公不去参加葬仪,以表示对益师的轻贱。孔子这样记载,借不记月日以显示对益师的薄浅。
【意思】:《春秋》处理史料有条理,记录年世因远近不同,措辞也就不同。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为听来的传说;异辞:原指措辞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后用来说明传来传去说法就不一样。
【古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八:“或李因田事而附会,或田因李事而推演,均未可知。传闻异词,姑存其砭世之意而已。”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台事传闻异辞,我们如坠五里雾中。”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