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故事】:殷朝末年,有个孤竹国。国君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叫伯夷,老二叫叔齐。兄弟两人从小和睦相处,情深义笃。国君去世以后,按照遗嘱,应立叔齐为国君,可叔齐不肯自立,坚持要把君位让给哥哥。伯夷不同意,兄弟俩人互相推让。结果两个人都没有继承君位,先后逃出国外。伯夷和叔齐两人商量以后,决定去投奔西部地区一个诸侯国的首领周伯昌(即周文王姬昌)。可当他们二人赶到那里的时候,姬昌已经去世了,他的儿子姬发(即周武王)即位,正准备出兵讨伐商纣。伯夷、叔齐得到消息,立刻赶去阻拦。姬发伐纣主意已定,没有听从他们的劝阻,坚持发兵。后来终于灭了商纣,建立周朝。天下的百姓都归属了周王朝,唯有伯夷、叔齐耻于做周王朝的臣民,坚持不吃周朝的粮食,逃进首阳山隐居,每日只以野草充饥。不久,兄弟两人就相继饿死了。
【意思】: 不吃周王朝的粮食。粟: 小米,泛指粮食。原指伯夷、叔齐在周灭商后,耻于吃周王朝的粮食,最后饿死。后用以比喻忠诚坚定,坚守气节。
【古例】: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所以当晚把它吃完,从明天起,就要坚守主义,绝不通融了。”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