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出处 《史记 ·齐太公世家》:“初,(齐) 襄公之醉杀鲁桓公,通其夫人,杀诛数不当,淫于妇人,数欺大臣,群弟恐祸及,故次弟纠奔鲁。其母鲁女也。管仲、召忽傅之。次弟小白奔莒 (ju),鲍叔傅之。小白母,卫女也,有宠于釐公。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傒。及雍林人杀无知,议立君,高、国先阴召小白于莒。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详(佯) 死,管仲使人驰报鲁。鲁送纠者行益迟,六日至齐,则小白已入,高傒立之,是为桓公。”汉 ·刘向 《新序》 卷四 《杂事》:“ (齐) 桓公谓鲍叔:‘姑为寡人祝乎?’鲍叔奉酒而起曰:‘祝吾君无忘其出而在莒也,使管仲无忘其束缚而从鲁也,使宁子无忘其饭牛于车下也。”
释义用法 齐桓公小白即位前曾与鲍叔牙奔莒国避难,即位后,鲍叔牙在祝酒时提醒齐桓公不要忘记逃亡在莒一事。后用此典表示成功后或顺利时不忘过去的困厄,以警戒自己。
用典形式
【在莒厄】 宋·陈与义:“誓言如齐侯,常戒在莒厄。”
【不忘在莒】 宋·苏轼:“愿君终不忘在莒,乐时更赋囚山篇。”
【毋忘在莒】 宋·陈师道:“孰并还家乐,毋忘在莒心。”
【莫忘在莒时】 宋·范成大:“四方虽是男儿志,莫忘柯山在莒时。”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