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出处 汉 ·东方朔 《十洲记》:“昆崚丘,昆仑山也。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东去岸三万里,又有弱水周匝绕之。东南接积石之圃,西北据北户之室,东北临大活之井,西南近承渊之谷。此四角大山,实昆仑之支辅也。积石圃南头,昔王母告穆王去咸阳三十六万里,山高平地三万六千里,上三角,方长万里,形如偃盆,下狭上广,故名昆仑山。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星之辉,名曰阆风巅; 其二角正西,名曰玄辅台; 其三角正东,名曰昆仑宫。其一处有积金为天墉城,四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史记 ·封禅书》:“其明年,东巡海上,考神仙之属,未有验者。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侯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 《汉书·郊祀志》亦载。后魏·郦道元 《水经注 ·河水注》:“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 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所居。”《淮南子 ·坠形训》:“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释义用法 昆仑,山名,在我国西部,巍峨耸立,雄峙天半。古代神话传说那里是仙人居住之地。后用此典泛指神仙的居处或仙 境。
用典形式
【五城】 元 ·萨都拉:“瑶花琪树间霓旌,十二朱楼接五城。”
【玉楼】 宋·秦观:“永夜婵娟未满,叹玉楼,几时重上。”
【玄圃】 南朝梁·江淹:“年歇玄圃璧,岁减天津波。”唐·李商隐:“山连玄圃近,水接绛河遥。”唐 ·杜牧:“至道思玄圃,平居厌未央。”唐·杜甫:“得非玄圃裂,无乃潇湘翻。”
【层城】 唐·皮日休:“池上低摧病不行,谁教仙魄反层城。”宋·周邦彦:“向层城苑路,钿车似水,时时花径相遇。”清 ·郑文焯:“但几点随风珠唾,鹤怨猿猜,望断层城,玉梯十二。”
【昆山】 南朝宋·谢灵运:“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昆阆】 唐 ·皮日休:“愿升君子堂,不必思昆阆。”宋·韩琦:“尝闻昆阆间,别有神仙宇。”
【金台】 清 ·王夫之:“瑞霭金台,琼枝光射龙楼雪。”
【阆风】 唐 ·皮日休:“五山高与阆风齐,玉水清流不贮泥。”宋·苏轼:“阆风安在哉,要君相指似。”清·赵执信:“阆风缥渺弱水深,想象飙车引前路。”
【阆苑】 唐·李商隐:“十二层城阆苑西,平时避署拂虹霓。”宋 ·苏轼:“问羊他日到金华,应许相将游阆苑。”宋·解昉:“阆苑仙遥,蛮笺纵写,何计传深诉。”金·元好问:“阆苑仙人白锦袍,海山宫阙醉蟠桃。”
【增城】 魏 ·阮籍:“垂影临增城,余光照九阿。”
【十二楼】 唐·杜甫:“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唐 ·李商隐:“十二楼前再拜辞,灵风正满碧桃枝。”宋·范成大:“不须击水三千里,已压中天十二楼。”
【玄圃殿】 北周 ·庾信:“聊登玄圃殿,更上增城山。”
【阆风观】 宋 ·陈与义:“被襟阆风观,濯发扶桑池。”
【阆风苑】 宋·范成大:“阆风苑里司花女,肯作山腰水尾来。”
【十二玉楼】 唐·李商隐:“离鸾别凤今何在? 十二玉楼空更空。”
【十二层城】 唐 ·李商隐:“十二层城阆苑西,平时避署拂虹霓。”
【玉楼十二】 宋·范成大:“王楼十二倚清空,一片宝光中。”
【琼楼十二】 宋·杨亿:“琼楼十二玉梯斜,乾鹊南飞转斗车。”
【五城十二楼】 宋·范成大:“丈人峰前山四周,中有五城十二楼。”
【玉京十二楼】 唐·孟郊:“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
【层城十二阙】 唐·刘禹锡:“层城十二阙,相对玉梯斜。”
【昆仑十二楼】 明 ·陈子龙:“沃焦三万里,昆仑十二楼。”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