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挂剑 (诗词典故)

典源出处 《史记 ·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 (背) 吾心哉!’”汉 ·刘向《新序 ·节士》:“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故,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也,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释义用法 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封于延陵,又称延陵季子),出使晋国,路经徐国,徐国国君见季札所带的宝剑,心里喜爱,但没有说出来,季札也看出来,因出使不可不佩剑,故未敢献。出使完毕又到徐国,欲将剑献于徐君,而徐君已死,季札因自己先已心许,就将剑挂在徐君墓前树上而去。后以此典指信守本心,始终不渝; 或表示对亡友的悼念、凭吊。

用典形式

【挂剑】 唐 ·刘禹锡:“无复双金报,空余挂剑悲。”宋 ·张元干:“论文平日樽中酒,挂剑他年冢上松。”清 ·钱谦益:“平生何限弹冠意,后死空余挂剑哀。”

【悬剑】 唐 ·张说:“故老空悬剑,邻交日散金。”唐 ·骆宾王:“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解剑】 南朝宋·谢灵运:“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延陵心】 清·顾炎武:“只有延陵心,尚挂姑苏树。”

【延陵剑】 唐·李白:“独挂延陵剑,千秋在古坟。”明 ·高启:“难悬延陵剑,空听山阳笛。”清 ·王夫之:“河山憾折延陵剑,风雨长迷海上琴。”

【宝剑悬】 唐 ·卢照邻:“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唐·杜甫:“素车欲恸哭,宝剑欲高悬。”

【带丘墓】 清·王士禛:“延陵季子不忘故,千金之宝带丘墓。”

【挂延陵】 清·孙致弥:“复壁人曾藏北海,墓门剑许挂延陵。”

【挂坟松】 唐·李白:“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

【思挂剑】 清·王士禛:“新阡思 挂剑,旧馆忆开尊。”

【留徐剑】 唐·杜甫:“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留墓剑】 清·李针:“季子远携留墓剑,女媭空冷捣衣砧。”

【赠墓树】 清·陈恭尹:“寸心一矢终不渝,千金之剑赠墓树。”

【人情剑挂】 清·王夫之:“人情谁剑挂,天道岂弓张。”

【延州空挂】 宋·王安石:“海曲冷云埋拱木,延州空挂暮年悲。”

【宝剑赠君】 清·徐乾学:“宝剑解赠君,出入耀光泽。”

【剑挂宰上】 宋 · 黄庭坚:“或持剑挂宰上回,亦有酒罢壶中去。”

【延陵轻宝剑】 南朝梁 ·江淹:“延陵轻宝剑,季布重然诺。”

【把剑觅徐君】 唐·杜甫:“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宝剑非所惜】 三国 ·曹植:“思慕延陵子,宝剑非所惜。”

【挂剑酬知己】 清·钱谦益:“穷思挂剑酬知己,老畏生刍吊故人。”

【相酬无宝剑】 清·王夫之:“莫道相酬无宝剑,明年先寄报恩书。”

【树头千金剑】 清·王紫绶:“树头何必千金剑,岁岁为添土一抔。”

【结交期一剑】 唐·王昌龄:“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

【爱剑空徐主】 明 ·汤显祖:“年时爱剑空徐主,向后遗书无所忠。”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

猜你在找的诗词典故

典源出处 《晋书 潘岳传》: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释义用法 晋潘岳 (字安仁) 热衷名利,与石崇俱谄事权臣贾谧,每当贾谧出门,与石崇都望车尘而下拜。后以此典指人阿谀奉承权贵。 用典形式 【拜尘】 唐刘禹锡:不
典源出处 《新五代史汉臣传史弘肇传》:弘肇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无毛锥子,军赋何以集乎?毛锥子,盖言笔也。弘肇默然。《旧五代史史弘肇传》亦载。 释义用法 五代史弘肇是个武将,看不起文人,把笔蔑称为毛锥
典源出处 《汉书 武帝纪》:议立明堂。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颜师古注:以蒲裹轮,取其安也。《汉书枚乘传》:武帝自为太子闻乘名,及即位,乘年老,乃以安车蒲轮征乘。 《汉书、儒林传 申公传》:上使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 言语》:谢太傅 (安) 语王右军 (羲之) 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 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晋书王羲之传》亦载。 释义用法 东晋谢安对王羲之说:人到中年容易动感情,每与
典源出处 刘向 《列仙传》:安期先生者,琅琊阜乡人也。卖药于东海边,时人皆言千发翁。秦始皇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出于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 (xi)一量为报。曰:后数年求我于蓬莱山。始皇即遣使者徐市(fu)、卢生等数百人入
典源出处 《太平御览》 卷四九二引 《郭子》 (晋 郭澄之撰)曰:王夷甫 (衍) 雅尚玄远,又疾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妇欲试之,夜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阂 (he)之,令婢:举阿堵物。《世说新语 规箴》、《晋书 王衍传》亦载。 释义用法 晋王衍
字体 [大] [中] [小] 典源出处 晋张华 《博物志》卷十: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cha),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查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
典源出处 《东观汉记 梁鸿》:梁鸿少孤,以童幼诣太学受业,治 《礼》、《诗》、《春秋》。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释义用法 后汉梁鸿 (字伯鸾) 少时在太学求学,不与人同食,也不用人的热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 排调》:顾长康作殷荆州佐,请假还东。 尔时例不给布  (fan), 顾苦求之,乃得发。至破冢,遭风大败。作笺与殷云: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 行人安稳, 布  无恙。《晋书顾恺之传》 亦载,布  作布帆。 释义用法 晋顾恺之字长康,
典源出处 《尚书大传牧誓大战》: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何如?《艺文类聚》卷九十二引 《太公六韬》 曰:武王登夏台,以临殷民,周公旦曰:臣闻之,爱其人者,爱其屋
典源出处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塞侯直不疑者,南阳人也。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觉,妄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惭,以此称为长者。《汉书直不疑传》亦载。 释义用法 汉直不疑任郎官时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 识鉴》:车胤父作南平郡功曹条注引《续晋阳秋》 (南朝宋檀道鸾撰): 胤既博学多闻,又善于激赏,当时每有盛坐,胤必同之,皆云:无车公不乐。太傅谢公游集之日,开筵以待之。《晋书车胤传》亦载。 释义用法 晋代车胤博学多闻,谈吐又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