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献玉 (诗词典故)

典源出处 《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yue) 其左足。及厉王薨(hong),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艺文类聚》 卷七引 《韩非子》作‘卞和’,又 《艺文类聚》卷八十三引 《琴操》 (汉·蔡邕撰)、汉·刘向 《新序》卷五皆载此事,作‘卞和’。《琴操》作怀王、平王、荆王之事。

释义用法 楚人卞和寻得玉璞,献给楚王,但两次都被认为欺诳,而先后砍掉两足,后来才得以剖开玉璞得到宝玉,命名为和氏之璧。后以此典称美玉,也借指美好的人或事物; 也用以形容怀才不遇,忠贞含冤等; 亦以“献玉”等指奉献才艺。

用典形式

【三刖】 唐 ·杜牧:“子既屈一鸣,余固宜三刖。”

【卞玉】 唐 ·郑愔:“同声惭卞玉,谬此托韦金。”

【卞泣】 唐 ·杜甫:“滥窃商歌听,时犹卞泣诛。”

【卞疑】 唐 ·元稹:“卞疑雕璧碎,潘感竟床稀。”

【卞璞】 清·顾炎武:“喜犹存卞璞,幸不蹈秦坑。”

【抱璞】 宋 ·苏轼:“哀哉楚狂士,抱璞号空山。”金 ·元好问:“抱璞休奇售,临觞得缓斟。”

【和璧】 宋·李清照:“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明 ·陈子龙:“莫忧青蝇多,和 璧贵善藏。”

【泣玉】 唐·骆宾王:“穷途行泣玉,愤路未藏金。”唐·许浑:“泣玉三年一见君,白衣憔悴更离群。”

【荆玉】 唐 ·郑愔:“荆玉终无玷,随珠忽已碎。”宋·扬亿:“枉是荆玉疑美璞,更令杨子怨多歧。”宋·钱惟演:“荆玉未辨连城价,肠断南州抱璧人。”

【荆和】 明 ·高叔嗣:“荆和当路泣,良璞为谁明。”

【荆璞】 唐 ·韩愈:“璧如黄金盘,照耀荆璞真。”

【荆璧】 唐 ·杜牧:“周鼎列瓶罂, 荆璧横抛��。”清 ·黄景仁:“灵蛇荆璧家所握,嘈囋众响喧蛙蝇。”

【谤玉】 唐 ·孟郊:“因悲楚左右,谤玉不知珉。”

【楚璞】 明 ·高启:“齐竽不解奏,楚璞何由呈。”

【楚璧】 明 ·何景明:“卞生怀楚璧,郭隗待燕金。”

【献玉】 唐 ·李白:“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金 ·元好问:“古来献玉犹难售。此日闻韶本不图。”

【献楚】 唐·骆宾王:“弹随空被笑,献楚自多伤。”

【献璞】 唐 ·元稹:“其兄因献璞,再刖不履地。”

【三献玉】 宋·曾巩:“自重肯悲三献玉,不欺常慎四知金。”宋·王令:“岂意误将三献玉,翻来轻博一丸泥。”

【卞和玉】 宋·陆游:“宁负翁子薪,耻售卞和玉。”

【卞和刖】 宋·陆游:“方逃申公钳,已取卞和刖。”

【卞和胫】 清 ·归庄:“在楚屡断卞和胫,入秦几碎相如头。”

【卞和耻】 唐·李白:“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为玉泣】 清·陆宗潍:“楚国谁能为玉泣,齐门何竟羡竽工。”

【玉三献】 唐·张祜:“怜君有玉曾三献,顾我无材忝一枝。”

【刖人哭】 金·元好问:“莫讶荆山前,时闻刖人哭。”

【良璞悲】 唐·罗隐:“夜光抱恨良璞悲,日月逝矣吾何久。”

【抱玉泪】 宋·黄庭坚:“曾回胜母车,卞落抱玉泪。”

【和氏玉】 唐·钱起:“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

【和氏愆】 三国 ·曹植:“宝弃怨何人?和氏有其愆。”

【泣血人】 唐·李白:“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是鬼。”

【泣楚玉】 唐·孟郊:“应怜泣楚玉,弃置如尘泥。”

【荆山玉】 宋·苏轼:“那知君蹭蹬,独泣荆山玉。”宋 ·黄庭坚:“有手莫炙权门火,有口莫辩荆山玉。”

【荆山璆】 晋·刘琨:“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

【贱奇璞】 唐·李白:“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

【误卞和】 清·陆次云:“人间碧眼应难遇,莫产琼瑶误卞和。”

【楚山玉】 唐·孟郊:“行吟楚山玉,义泪沾衣巾。”

【楚家玉】 唐·李白:“本是楚家玉,还来荆山中。”

【献玉和】 宋·梅尧臣:“心中小宇宙,尤哂献玉和。”

【三献三刖】 清·归庄:“贵玉贱石非通论,三献三刖千古恨。”

【三献荆山】 宋·陈师道:“三献荆山时未识,一鸣齐鸟众方惊。”

【卞子抱玉】 宋·梅尧臣:“燕丹未归马未角,卞子抱玉无两脚。”

【卞和三献】 唐·韩愈:“卞和试三献,期子在秋砧。”

【卞和不斲】 南朝宋 ·谢惠连:“南朝璧,万金赀,卞和不斲与石离。”

【抱玉卞和】 清·蒲松龄:“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

【和氏之璧】 宋·黄庭坚:“野人泣血漫相明,和氏之璧无连城。”

【和氏三献】 宋·王安石:“荆山和氏方三献,太学何生且一归。”

【荆人美璞】 金·元好问:“荆人美璞刖之招,君足幸存仍可贺。”

【荆山待价】 宋·刘筠:“荆山待价何忧晚,龟手犹期裂地酬。”

【璧悲三献】 唐·张子容:“似璧悲三献,疑珠怯再投。”

【白璧三年泪】 清 ·高层云:“惊心白璧三年泪,回首黄金五月霜。”

【白璧疑冤楚】 唐·陈子昂:“白璧疑冤楚,乌裘似入秦。”

【再献甘灭趾】 金 ·元好问:“和也速于售,再献甘灭趾。”

【足刖已过三】 唐·罗隐:“价轻犹有二,足刖已过三。”

【抱玉三朝楚】 唐·卢僎:“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

猜你在找的诗词典故

典源出处 《晋书 潘岳传》: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释义用法 晋潘岳 (字安仁) 热衷名利,与石崇俱谄事权臣贾谧,每当贾谧出门,与石崇都望车尘而下拜。后以此典指人阿谀奉承权贵。 用典形式 【拜尘】 唐刘禹锡:不
典源出处 《新五代史汉臣传史弘肇传》:弘肇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无毛锥子,军赋何以集乎?毛锥子,盖言笔也。弘肇默然。《旧五代史史弘肇传》亦载。 释义用法 五代史弘肇是个武将,看不起文人,把笔蔑称为毛锥
典源出处 《汉书 武帝纪》:议立明堂。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颜师古注:以蒲裹轮,取其安也。《汉书枚乘传》:武帝自为太子闻乘名,及即位,乘年老,乃以安车蒲轮征乘。 《汉书、儒林传 申公传》:上使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 言语》:谢太傅 (安) 语王右军 (羲之) 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 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晋书王羲之传》亦载。 释义用法 东晋谢安对王羲之说:人到中年容易动感情,每与
典源出处 刘向 《列仙传》:安期先生者,琅琊阜乡人也。卖药于东海边,时人皆言千发翁。秦始皇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出于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 (xi)一量为报。曰:后数年求我于蓬莱山。始皇即遣使者徐市(fu)、卢生等数百人入
典源出处 《太平御览》 卷四九二引 《郭子》 (晋 郭澄之撰)曰:王夷甫 (衍) 雅尚玄远,又疾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妇欲试之,夜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阂 (he)之,令婢:举阿堵物。《世说新语 规箴》、《晋书 王衍传》亦载。 释义用法 晋王衍
字体 [大] [中] [小] 典源出处 晋张华 《博物志》卷十: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cha),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查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
典源出处 《东观汉记 梁鸿》:梁鸿少孤,以童幼诣太学受业,治 《礼》、《诗》、《春秋》。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释义用法 后汉梁鸿 (字伯鸾) 少时在太学求学,不与人同食,也不用人的热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 排调》:顾长康作殷荆州佐,请假还东。 尔时例不给布  (fan), 顾苦求之,乃得发。至破冢,遭风大败。作笺与殷云: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 行人安稳, 布  无恙。《晋书顾恺之传》 亦载,布  作布帆。 释义用法 晋顾恺之字长康,
典源出处 《尚书大传牧誓大战》: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何如?《艺文类聚》卷九十二引 《太公六韬》 曰:武王登夏台,以临殷民,周公旦曰:臣闻之,爱其人者,爱其屋
典源出处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塞侯直不疑者,南阳人也。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觉,妄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惭,以此称为长者。《汉书直不疑传》亦载。 释义用法 汉直不疑任郎官时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 识鉴》:车胤父作南平郡功曹条注引《续晋阳秋》 (南朝宋檀道鸾撰): 胤既博学多闻,又善于激赏,当时每有盛坐,胤必同之,皆云:无车公不乐。太傅谢公游集之日,开筵以待之。《晋书车胤传》亦载。 释义用法 晋代车胤博学多闻,谈吐又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