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感 (励志的古诗)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军疆场的壮志难酬令人怅惘,只能将对东南形势的忧虑情怀注满诗行。

赋诗抒怀和仗剑抗敌是我平生志愿,如今十五年过去,白白辜负了“狂士”声名。

注释

绝域:隔绝的地域,言其远。此指我国边疆。

惘(wǎng)然:失志的样子。指从军的愿望未能实现。

东南:指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当时英、美、葡等国已开始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广州、漳州(今属厦门)、宁波进行经济掠夺。

词笺(jiān):写诗词的纸,亦可作“诗词”看。笺,古代小幅而极精致的纸。

负:辜负。十五年:诗人于嘉庆十四年(1809)十八岁时成人立志,在北京与被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强烈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抒发了忧心国事,尤其是对东南沿海地区遭遇列强侵凌的深重忧患,表达了不畏宵小之徒的嘲笑,愿以文才武略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两句,感慨立功边塞之志不能如愿,只得借诗把闲散于东南的满腔幽恨抒发出来。由“绝域从军”即一向关注的西北边疆局势遥遥说起,实指那种“气寒西北何人剑”的经世雄心,可是现实中哪里能寻得这样一个舞台。早在十年前,他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甚事”(《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如今不也还是落得“幽恨满词笺”的结局么?那么所谓“幽恨”又何指?诗人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

猜你在找的励志的古诗

小圃醒还醉,幽窗起复眠。虚明炷香地,清润斸花天。老去才虽尽,穷来志益坚。阿瞒那可语,平日笑桥玄。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白闻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白人焉,非天地也,安得不言而知乎?敢剖心析肝,论举身之事,便当谈笔,以明其心。而粗陈其大纲,一快愤懑,惟君侯察焉。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
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
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黄檗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故,所得而后成也。止,以久也。体,分于兼也。必,不已也。知,材也。平,同高也。虑,求也。同长,以正相尽也。知,接也。中,同长也。智,明也。厚,有所大也。仁,体爱也。日中,正南也。义
刘炫问《易》。子曰:“圣人于《易》,没身而已,况吾侪乎?”炫曰:“吾谈之于朝,无我敌者。”子不答。退谓门人曰:“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魏徵曰:“圣人有忧乎?”子曰:“天下
后王之成名: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礼,散名之加于万物者,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远方异俗之乡,则因之而为通。散名之在人者: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