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伋(前483-前402),战国初期鲁国人,姓子,氏孔,名伋,字子思,孔子之孙。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
孔伋,字子思,祖籍河南省商丘,生于公元前483年(东周敬王三十七年),卒于公元前402年(周威烈王二十四年),终年八十二岁。与孔子、孟子、颜子、曾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因此旧时以子思、孟子、颜子、曾子配祀孔子于孔庙,所以又与孟子、颜子、曾子并称“四配”。《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当为八十二之误),而不详其生卒年。案子思之父孔鲤,死于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当跟孔子的年代相当。《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生伋,字子思”;“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子思的生平事迹已难详考,据说他曾师事曾参,孟子是其再传弟子,又据《孟子》中记载:子思曾被鲁缪公、费惠公尊为贤者,以师
主要作品
《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二十三篇,已佚。汉唐儒者如郑玄、孔颖达等认为《小戴礼记》中之《中庸》即为孔伋子思所作,宋儒基本都肯定这一说法(偶有怀疑者,如南宋的叶适在其《习学纪言序目》中就表示怀疑)。程朱一派对《中庸》尤为尊崇,以为“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唐宋开始,“道统”论兴起。学者一般认为,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中庸》亦为儒家心性理论的主要渊薮之一。
但近世学者对《中庸》是子思所作的传统说法颇有疑问,认为其中有“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语,当出自秦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