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遁 (魏晋诗人)

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他初隐余杭山,25岁出家,曾居支硎山,后于剡县(今浙江省嵊县)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百余。晋哀帝时应诏进京,居东安寺讲道,三年后回剡而卒。他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据文献记载,《神骏图》画的是支遁爱马的故事。

禅学思想的意义

支遁作为魏晋时期中国佛教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由于多种原因,学术界对支遁佛学思想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的“即色论”、“逍遥论”和西方净土思想等方面,对其禅学思想的研究却相对薄弱,这也影响到对支遁佛学思想及其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作出全面的评价。中国佛教是在印度佛教的基础上吸收和融汇本土传统文化的相关因素而形成的。魏晋时期可以称作中国佛教的建设期,三藏经典的译入、义理的阐释、修行方法的发扬等在本时期均已初具规模,僧俗两众自觉或不自觉多以中国思想来理解和推广佛教,如支谦以“大明度无极经”名《般若经》,时人以“格义”的方法解经等等,这对于佛教的传播者和受众两方面都是必需的和有

禅学诗作

《支遁集》收录支遁各种形式的诗作(诗、铭、赞并序)共38首(上卷18首,下卷14首,补遗6首),为现存支遁作品中数量最多者。如果说《大小品对比要钞序》最能完整地反映支遁的佛学思想,那么其诗作便最能表现支遁的思想风格,这与魏晋玄风和支遁名僧名士的身份是相应的。

支遁诗作中直接与禅相关的是《咏禅思道人并序》:“孙长乐作道士坐禅之像,并而赞之,可谓因俯对以寄诚心,求参焉于衡扼,图岩林之绝势,想伊人之在兹。余精其制作,美其嘉文,不能嘿已,聊著诗一首,以继于左,其词曰:云岑竦太荒,落落英[巴/山]布。回壑伫兰泉,秀岭攒嘉树。蔚荟微游禽,峥嵘绝溪路。中有冲希子,端坐摹太素。自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

猜你在找的魏晋诗人

(?—约170)东汉涿郡安平人,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崔瑗子。少沉静,好典籍。桓帝时拜议郎,与边韶等著作东观。出为五原太守,教民纺织,巩固边防,匈奴不敢犯。征拜议郎,与诸儒博士共
东晋河内轵人,字文举。少爱山水,尚隐遁。洛阳陷,步担入吴兴馀杭大辟山中,独宿十余年,猛兽不害。王导遣人迎之,置之西园,七年未尝出入,自谓本行学道,遭世乱而来此。后逃归临安,结庐山中
西晋人,字威辇。初至洛阳,时或披发行乞,逍遥吟咏。著作郎孙楚与语奇之,载与俱归。后留诗二篇遁去,不知所终。
康僧渊,《诗纪》一百七作庾僧渊。本西域人,生于长安。貌虽梵人语实中国,容止详正志业弘深。诵放光道行二波若,即大小品也。
北魏安定临泾人,字伦许。世为西夏著姓。少聪敏,学无师授,披读群籍。好属文,雅俗兼工。先后游历姚秦之长安、刘宋之汉中、益州及北凉,皆不得厚遇,乃入魏。拜虎威将军,封始复男。家于密云,
刘程之,字仲思,彭城(江苏铜山县)人。年少丧父,对母亲极为孝顺。擅长老子、庄子的学说,不随便混杂于当时的俗世。
胡明善,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任宁乡知县。刚直而审于听断。
程咸,字延休,魏正元中为司隶校尉府主簿。入晋,历黄门郎、散骑常侍、左通直郎,累迁至侍中。有《集》三卷。
杨羲 (330—386)东晋时吴人,后居句容(今属江苏),字羲和。少好学,工书画,自幼有通灵之鉴。及长,性渊懿沈厚。与许迈、许谧交往甚密。许谧荐之相王(即晋简文帝),用为公府舍人。
字君章,东晋贵阳耒阳人(今湖南耒阳南)。擅文章,谢尚、桓温称之为“湘中之琳”,“江左之秀”。历任桓温别架、宜都太守、长沙相。致仕后,居于荆州城西小洲之上,竹篱茅舍,布衣蔬食,怡然自
刘卞(?―299年),字叔龙,东平须昌人,西晋官员。刘卞出身于军人家庭,生性正直不爱多说话。历任散骑侍郎,做并州刺史。入朝为左卫率。后来官至轻车将军、雍州刺史。
一名正。十六国时前秦略阳清水人,或云济阴人,字文业。仕苻坚,由著作郎累迁武威太守。坚有过,辄以诗谏。官至秘书侍郎。坚死,遁迹商洛山,专精经律以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