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宋·洪迈 《夷坚三志己》 卷二:“见怪不怪, 其怪自败!” 【故事】: 传说魏元忠没有做大官的时候, 家境不甚富余。一天丫头正在煮饭, 忽然来了个老猿为他看火。她很惊异, 赶快去告诉魏元忠。元忠镇静如常地说:“老猿知道我没有什么仆人, 所以来帮
【出处】: 《论语·宪问》:“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文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故事】: 有一次,子路请教孔子:什么样的
【出处】: 《后汉书·李固传》:“昔尧殂之后,舜仰慕三年。舜坐则见尧于墙,食则见尧于羹。” 【故事】: 这是说的舜思慕尧的故事。传说中说尧是古代的圣明之君,说尧能按天帝的意志教化民众。所以在尧的时代天下太平,兴旺繁荣。尧是古代最理想的帝王。尧在临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这是你两日因独自在家,勾搭上了人;又见家中好生不济,无心存耐;又见了十五贯钱, 一时见财起意,杀死丈夫, 劫了钱; 又使见识往邻舍家借宿一夜,却与汉子通同计较,一处逃走。” 【故事】: 有一个叫刘贵的人, 他丈人赍助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 【故事】: 楚国联合曹、卫两国进犯宋国,宋国向晋文公求救。晋文公立即出兵,一气攻下曹、卫两国。楚成王看到两个盟国被攻下,并且晋又与齐、秦两国
【出处】: 《尚书大传》卷二:“汤伐桀之后,大旱七年,史十曰:‘当以人为祷。’汤乃翦爪断发,自以为牲,而祷于桑林之社,而雨大至,方数千 。” 【故事】: 商朝的开国君主汤,古代人把他和尧、舜、禹并列为圣明君主。夏桀极为暴虐,汤顺乎人民群众的意愿,推翻了他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 使人遗赵王书,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故事】: 赵惠文王时,得到了楚的国宝和氏璧。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很想得到这件宝物,于是就派人送一封信给赵王,说是情愿用秦国的十五个城
【出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话, 却巴山夜雨时。” 【故事】: 这里写的是一个旅人接到妻子的信后, 怀念之情油然而生的情景。妻子来信问: 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家啊! 可现在是, 巴山夜雨, 绵绵密密,淅淅
【出处】: 《汉书·刑法志》 : “当斩右止, 及杀人先自告, 及吏坐受赇枉法, 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 已论命复有笞罪者, 皆弃市。” 【故事】: 汉孝文帝时, 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上书建议, 使刑法更加完备起来。这两个人怎么给孝文帝提这个建议的呢? 原来这
【出处】: 东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 兼也; 其所以暗者, 偏信也。”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征曰: ‘人主何为而明, 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故事】: 有一次, 唐太宗同宰相魏征在一起谈论治国之道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故事】: 梁惠王的国家,因地处中原,四面受敌, 他感到国势日衰, 很不好办。正值这时, 孟子前往见他。他问孟子说:“魏国的强大, 过去
【出处】: 《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今东方皆以表收, 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故事】: 东汉末年, 军阀混战, 各据一方。曹操在山东兖州一带打败吕布后实力增强。当时靠兖州的徐州, 地势险要, 物产丰富, 曹操想占领它。可是徐州的守将陶谦是位有威望的
【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 与垂棘之壁, 假道于虞以伐虢。” 【故事】: 公元658年,晋献公派大夫荀息到虞国去借路,准备攻打虢国。荀息献计说:“如果把美玉、良马送给虞国公, 他一定会借路的。”晋献公同意这个计策, 就派荀息带着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陶公少有大志, 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知名,举孝廉, 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罄, 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外出留客, 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 下为二发, 卖得斛米。” 【故事】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 “已, 戒生曰:‘事可一而不可再!’生不应而归。明日, 又约之。女厉色不顾而去。日频来,时相遇,并不假以词色。少游戏之, 则冷语冰人。” 【故事】: 这是讲的一个侠女的故事。有一个侠女,父亲死在仇人手里,她带着老
【出处】: 唐·杜甫《彭衙行》:“小留同家洼,欲出芦子关。故人有孙宰,高义薄曾云。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 【故事】: 在安史之乱中潼关失守的时候,诗人杜甫从白水县带着家小向北逃难,路过彭衙,得到孙宰的殷切招待。诗人说:“我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故事】: 这是韩愈教导学生要专心学习、求得真才实学的事。韩愈任国子监时,有的学生说:学了有什么用?学得再好,学问再多,朝廷不用你,也是枉然。
【出处】: 《史记·赵世家》:“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 【故事】: 公元前262年,韩国上党太守冯亭派人到赵国见赵孝成王,说韩国原打算将上党地区十七个城市划给西方的秦国管辖,但当地吏民都不同意,希望划给东方的赵国管辖,看赵国同意接收否。
【出处】: 唐·韩愈《送石处士序》:“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辩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故事】: 唐代时,乌重胤任河阳节度使,要求大家向他推荐人才。有人
【出处】: 《汉书·扬雄传上》:“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赋。” 【故事】: 扬雄是汉代的一位知名学者,不但精于辞赋,而且在哲学方面也很有研究,他的《方言》也是我们研究古代语言的重
【出处】: 《太平御览》卷九百十八引《晋书》: “在荆州与都下人书云:‘小儿辈贱家鸡, 爱野雉,皆学逸少书。’” 【故事】: 王羲之是晋代的大书法家,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其实在当时,还有一个书法和王羲之齐名的人,就是庾翼。庾翼一直走在仕途上,初拜陶侃大
【出处】: 《论语·季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 和无寡, 安无倾。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 则安之。” 【故事】: 冉有、子路为季氏要讨伐颛臾这件事, 去请孔子。孔子回答说: 不能这么做。
【出处】: 《北史·江式传》:“式少专家学。”《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测其渊源,览其清浊,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 【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两个故事:江式,字法安,北魏时候的陈留人,他从小对世传的家学就很专心攻读。他家的家学是什么呢?是篆隶书法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赵世兄他目前虽说是新中举, 总是我们斯文一脉, 将来昌明圣教, 继往开来, 舍我其谁? 当仁不让。小子勉乎哉, 小子勉乎哉!” 【故事】: 这是王乡绅对王孝廉说的话,这话是在这样情况下说的: 赵老头儿因为孙子中了
【出处】: 《战国策·楚四》:“汗明曰:‘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腑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幂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音,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出处】: 《南史·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故事】: 南齐时代有个张融,从小很有才名,成年后个性奇特,举止与众不同。他身材矮小,容貌丑陋,但精神清彻,走起路来翘身仰首,意态万千,引来不少人围观,而他满不在乎,我行我素。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