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故事】: 战国时齐国都城临淄有个出生稍晚于孟子的邹(驺)衍,他目睹统治者骄奢淫侈,专断独行,鱼
【出处】: 《宣和画谱》卷一:“张僧繇(You),吴人也。……尝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不点目睛,谓点即腾骧而去。人以谓诞,固请点之,因为落墨,才及二龙,果雷电破壁,徐视,画已失之矣,独二龙未点睛者在。” 【故事】: 南北朝梁代有个著名的画家张僧繇,他有一次在金
【出处】: 战国·楚·屈原《九章·哀郢》: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 何日夜而忘之?” 【故事】: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代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早年颇得楚怀王信任,曾任左徒, 三闾大夫等职, 并为怀王草拟宪令, 积极准备变法图强。他对内主张
【出处】: 《国语·越语下》:“(范蠡)遂乘轻舟, 以浮于五湖, 莫知其所终极。王命金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 【故事】: 春秋时, 越国国王勾践囚居吴国多年被释放回去后,卧薪尝胆,发愤图报。越大夫范蠡等也竭尽智谋帮助勾践。经过十年的准备, 国力大
【出处】: 《汉书·文帝纪》:“朕心狐疑。”唐·颜师古注:“狐之为兽,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而称狐疑。” 【故事】: 在黄河边有盟津、河津两个渡口。这两处河面都比长江狭,比淮河、济水宽,每到冬天,河水冻结成几丈厚的冰层,人和车马都能在冰
【出处】: 《左传·襄公八年》:“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 人寿几何?’” 【故事】: 春秋时,有个小国——郑国,位于楚、晋两个大国之间。为了生存, 郑国不得不采取讨好双方的策略, 同楚、晋两国保持友好往来。公元前565年冬天, 楚国突然兴兵伐郑, 郑国遭到严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故事】: 春秋时,楚国攻打宋国的萧邑,已经把城池团团围住了。楚大夫申叔展和宋大夫还无社本是旧友,现在两军对垒,两人不便谈话。申叔展担忧第二天攻破城池后,朋友要遭难,想暗示他早寻退路。便大声问还
【出处】: 唐·李贺《歌诗集·卷一·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故事】: 李贺是我国唐朝时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曾官奉礼郎,因避父讳,被迫不能应进士科考试。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故事】: 晋代中散大夫嵇康有个儿子名叫嵇绍,字延祖。长得身材高大,仪表出众, 举止风流潇洒。有一次嵇延祖到洛阳去, 凡是路上看到他的人, 无一不露出赞
【出处】: 《魏书·李冲传》:“朕以仁明忠雅,委以台司之寄,使我出境无后顾之忧。” 【故事】: 南北朝时北魏有个名叫李冲的宰相,是个博学多才、忠心耿耿的贤臣。他尽心竭力铺助孝文帝治理国家,整肃社会治安,还拟定新法,实行新的赋税制,为巩固北魏政权作了很
【出处】: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十:“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故事】: 唐宣宗时,有个名叫卢渥的文人,赴京应举。有一次他去皇宫附近的林园游玩,走到一条浓荫掩映下的御沟时,发现一片漂亮的红叶。卢渥急忙把它捞了上来,一看,上
【出处】: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 【故事】: 古时候有不少有才学的人,都长期过着隐居生活,不愿涉及官场,但也有一些人,只是想借隐居之名,等待机会,以便换取更高的官职。南北朝时,有个名叫周顒的人,就是属于后一种对象。
词源《史记·汲黯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者,后来者居上。” 【故事】: 西汉有个名叫汲黯的大臣,因为生性孤傲, 谈吐直率, 又经常直言劝谏, 汉武帝为此心中不悦,就把他调到东海郡去做太守。后来由于汲黯治理东海郡很有成绩, 武帝又把他调回京都做主爵都尉,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俊望, 真后来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此甥?’” 【故事】: 东晋时有个名叫王忱 (王荆州) 的才子, 年青时就很有名气。有一次, 他去看望舅舅范宁 (范豫章),恰好有个叫张玄的学者
【出处】: 《论语 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故事】: 有一次, 孔子同几个上了年纪的人在一起聊天。他们谈到自己过去的经历, 特别是在年轻时候的作为, 常常露出一种自豪的神色。后来, 话题又慢慢地转到现在的年轻人身上, 其中有个人说:“
【出处】: 唐·崔郊《赠去婢》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中,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故事】: 唐时有个名叫崔郊的秀才,私下同姑母家的一个婢女相爱,可他的姑母却不知道。后来,他的姑母由于家境中衰,就把这个婢女卖到一个大官的府第里去
【出处】: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故事】: 春秋时,楚人卞和得到一块璞玉,献给楚厉王,厉王认为是石头,以欺君之罪砍了卞和的左腿。后来卞和又将这块璞玉献给楚武王,楚武王也把这块璞玉当作石头,又砍去了卞和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 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子食也。子以我为不信, 吾为子先行, 子随我后,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 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 以为畏狐也
【出处】: 《庄子·外物》:“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 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 子何为者邪? 对曰: 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 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 激西江之水而迎子, 可乎? 鲋鱼忿然作色曰: 吾失我
【出处】: 元·白琏《湛渊静语》:“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子弟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混沦吞却一个枣也?’遂绝倒。” 【意思】: 古时候,几个青年聚在一起闲谈。他
【出处】: 《后汉书·孟尝传》: “尝到官, 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踰岁, 去珠复还。” 【故事】: 东汉时, 合浦郡沿海, 不产谷物, 而盛产珍珠。可由于地方官吏残暴凶狠, 贪得无厌, 极力搜刮, 人民生活极为艰苦。珍珠蚌都迁到别的地方去了。后来, 孟尝到合
【出处】: 宋·洪迈《客斋三笔》卷三:“(陈慥)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 故东坡有诗云:‘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 拄仗落手心茫然。’” 【故事】: 从前有个名叫陈慥的人, 为人风流潇洒, 自称龙丘先生。他非常喜爱歌舞,
【出处】: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 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故事】: 相传战国时代, 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外地的人都竞相仿效。燕国寿陵地方有个年轻人,听说了这件事,就不顾千里迢迢,长途跋涉
【出处】: 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 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故事】: 唐代有个名叫崔沆的人, 在乾符二年举行科举考试时, 奉僖宗皇帝之命,担任主考官。崔沆为官廉洁, 办事严肃认真。他根据择优录取的原则, 选拔考生。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县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故事】: 楚汉相争时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故事】: 在现在的湖南省岳阳市,有一座岳阳楼。楼高三丈,下瞰洞庭湖,碧波万顷,气象万千。这座楼建于唐朝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