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史记·汲郑列传》:“淮南王谋反, 惮黯, 曰:‘好直谏, 守节死义, 难惑以非。至如说丕相(公孙)弘,如发蒙振落耳。” 【故事】: 西汉武帝时,有个人叫汲黯。他先任东海太守,继为主爵都尉。汲黯对武帝常常直言切谏,武帝既尊敬他,又有点怕他。汲黯为
【出处】: 《史记·萧相国世家》:“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于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故事】: 刘邦统一天下后分封功臣。他认为论功劳应以萧何为第一,所以首先封他为“酂侯”,食邑八千户
【出处】: 《吕氏春秋·本生》:“靡曼皓齿, 郑卫之音, 务以自乐, 命之曰伐性之斧。” 【故事】: 春秋时代的越国以出美女著名; 郑、卫两国以音乐见长。魏文侯曾经对子夏说过:“我戴正帽子听古乐, 唯恐一边听一边睡着了。而听郑、卫之乐, 却从来不知疲倦。”
【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 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 曰:‘彼良医也, 惧伤我, 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 膏之下, 若我何?’医至, 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 攻之不可, 达之不及, 药不至焉, 不可为也。’
【出处】: 《孟子·尽心上》:“不能三年之丧, 而缌小功之察; 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 是之谓不知务。” 【故事】: 孟子去见梁惠王, 王问:“处理事务应注意些什么呢?”孟子回答说:“聪明的人, 无不知道要拣那应该做的事先去做。有仁爱之心的人,无不知道最要紧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 “王丞相轻蔡公曰:‘我与安期千里共游洛水边, 何处闻有蔡充儿。”梁·刘孝标注引《妒记》:“王公不能久堪, 乃密营别馆,众妾罗列, 儿女成行。” 【故事】: 王导很看不起蔡充, 说是和安期在洛水边走了千里路,
【出处】: 《三国志·吴志·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威恩并行。” 【故事】: 周鲂任鄱阳太守时,鄱阳的局势很不稳定,北有曹休虎视耽耽,内有彭绮攻城作乱。周鲂面对这种形势,对曹休假降以败曹休,又与胡综合力攻讨以擒彭绮,并致函孙权,肃清鄱阳外
【出处】: 《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 见秦在帝位日浅, 不察其终始, 因举而笑之, 不敢道, 此与以耳目无异。” 【故事】: 司马迁在这篇序里, 批评了这样的学者:“俗学浅识, 举而笑秦。”笑秦。这不是对待历史应有的态度。历史给了秦应有的地位,
【出处】: 《诗经·大雅·抑》:“於(鸣)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 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故事】: 春秋时期的卫武公,已九十五岁高龄了,还从各个方面来告诫自己。坐车要遵守规矩,在朝要按法典办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咱们从小儿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 【故事】: 迎春的丫环司棋,从小就和姑表兄在一块玩,二人订下将来非对方则不娶不嫁的誓言,大了感情更深,可都怕父母不允。有一次月夜私会,恰被贾母的
【出处】: 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故事】: 战国时代,魏文侯派西门豹去治理邺这个地方。临走时,魏文侯嘱咐西门豹,治理政事要注意实地调查,要亲自办理。他说:“耳朵听到的不如亲眼看到的;亲
【出处】: 《孟子·万章上》:“汤三使往聘之,既而翻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 【故事】: 万章问孟子说:“传说伊尹当上商汤的国相,是因为他宰割的食物,烹调好了,进献给商汤,以此比喻自己有宰治天下的能力,终于被他要求到的。不知是否
【出处】: 《文苑莫华》卷三五二载无名氏《七召》:“既变丑以成妍, 亦反老而为少。” 【故事】: 传说, 汉时淮南王刘安, 专好求仙学道, 要想得到长生不老的法术。一天, 有所谓“八公” (八个老翁)前来求见, 说有“却老之术”,愿意当面奉献。守门人进去通报,
【出处】: 《论语·颜渊》 :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故事】: 有一次, 季康子向孔子问行政的道理, 说:“现在的老百姓坏的多, 不杀他们几个他们便没有畏惧。如果多杀他几个无道的人, 使老百姓惧怕, 那么就都会改邪为正了, 你看怎么样
【出处】: 《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故事】: 传说北方的大海里, 有条大鱼,名叫‘鲲’。鲲之大,无法形容,光说它的长, 就不知道有几千里。它能变成鸟, 名叫‘鹏’, 鹏有多大, 难于比拟, 光说它的背, 就不知道有几千里。它一怒而飞, 张开
【出处】: 《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 以荐食上国。” 【故事】: 传说, 上古时代, 荒山野林里, 到处有凶猛的毒蛇恶兽, 伤害人畜。封豕和长蛇, 便是那时著名的两害。封豕, 也叫封豨, 是一种大野猪,据说出在桑林地方,长牙、利爪, 力气比牛还大, 非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 以徇国家之急。” 【故事】: 西汉时,李陵战败投降匈奴,汉武帝非常生气。大臣中原来赞颂过李陵的人, 都反过来责骂李陵。唯独司马迁对李陵有不同看法, 他爽直地向汉武帝陈述了自己的意见: 我和李陵素无
【出处】: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 不能顾蟾蜍。” 【故事】: 韩愈为勉励他的儿子韩符用功读书, 作诗说: 有两家人家, 各生一子。这两个孩子在幼儿时代,容貌很相象, 一样活泼可爱; 稍大后, 也常在一起玩耍, 如同一块儿游着的小鱼似的, 简直
【出处】: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今猬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故事】: 三国时,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等县作他的奉邑,屯驻在江陵。此时,刘备凭借左将军的身份兼任荆
【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 皆以为王师已至。” 【故事】: 西晋末年的五胡十六国时,前秦的国王符坚气势很盛, 亲率八十万军队, 大举南侵, 企图统治整个中国。晋武帝以谢石为都督, 谢玄为前锋,拨八万人马,前去抵敌。第一次交战就挫败了秦军的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谚云:‘一犬吠形,一犬吠声。’” 【故事】: 一只狗偶然“汪汪”一叫,许多狗听到了,就会“汪汪汪汪”地一起乱叫起来。这第一只狗,也许果真看见了些什么可疑的人或其他东西,所以大惊小怪地叫了起来。而别的那些狗,却往
【出处】: 《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 衣轻裘。” 【故事】: 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公西赤。有一天, 公西赤接受孔子的命令出使到齐国去了。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冉有, 因为公西赤不在家, 他的母亲无人奉养, 就代他母亲去求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故事】: 有一次,齐宣王向孟子讨教如何保民而王的办法说:“愿先生帮助我的志向,明白地教导我,我虽然不聪明,也极想试一试。”孟子便说
【出处】: 唐杜甫《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故事】: 大诗人杜甫赴京应试不第,因居长安十年之久,后来做了个看管兵甲器具的小官。李白由吴筠推荐,做了翰林供奉;不久,受到杨贵妃等人的毁谤,辞官回乡,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七:“崔相公入寺,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云: ‘有。’、崔云:‘为什么向佛头放粪?’师云:‘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 【故事】: 传说有一位崔相公,在一所寺院里游览,见佛像头上有
【出处】: 《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 “ (无志) 为洛阳令, 不避强御。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面陈得失。……孝文曰:‘洛阳, 我之丰、沛, 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 可分路而行。’” 【故事】: 北魏洛阳令元志, 仗着自己有些才能, 相当骄傲, 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