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 【故事】: 传说周初有个人,姓姜名尚,又名望,字子牙,号飞熊。早年曾修炼于昆仑山玉虑洞,后奉其师元始天尊之命下山,曾隐居于番溪,垂钓渭水。八十岁时为周文王访得, 拜为相,辅武王伐纣。他多谋善断,富于
【出处】: 《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 能不称官, 赏不当功, 罚不当罪, 不祥莫大焉。” 【故事】: 战国后期赵国有个荀况, 后世又称荀卿或孙卿。荀况曾在齐国的稷下讲学, 三任“祭酒”。后至楚, 任兰陵令, 也曾到过秦国。晚年与弟子从事著述, 现存《荀子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下》:“陈臻问曰‘前日于齐, 王 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 七十镒而受; 于薛,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 则今日之受非也; 今日之受是, 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故事】: 有一次,孟子到齐国,齐王送给他三百两金子,
【出处】: 唐·杜甫《贫交行》诗:“翻手作云复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为土。” 【故事】: 公元746年(唐玄宗天宝五年),杜甫入京(长安,今西安市),应试,求取功名,但屡试不第,困居长安达十年之久。在京都过着流落的穷困生活,使杜甫
【出处】: 《晏子春秋·谏下》: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 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 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此危国之器也, 不若去之。’……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 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 功不予
【出处】: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 发愤志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 云尔?’” 【故事】: 春秋时楚国的沈诸梁, 封于叶, 人称叶公。孔子周游列国, 经过楚国的叶邑时, 叶公接见了孔子和他的学生。在接见
【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 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 曰:‘彼良医也, 惧伤我, 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 膏之下, 若我何?’医至, 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 攻之不可, 达之不及, 药不至焉, 不可为也。’
【出处】: 《史记·汲郑列传》:“淮南王谋反, 惮黯, 曰:‘好直谏, 守节死义, 难惑以非。至如说丕相(公孙)弘,如发蒙振落耳。” 【故事】: 西汉武帝时,有个人叫汲黯。他先任东海太守,继为主爵都尉。汲黯对武帝常常直言切谏,武帝既尊敬他,又有点怕他。汲黯为
【出处】: 《礼记·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预则立, 不豫则废。” 【故事】: 从前鲁国的哀公, 晓得孔子深明政治学, 故向孔子问为政的方法。哀公问道:“治理国家靠什么?实行方法怎样?”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应靠九经。大凡九经
【出处】: 《诗经·氓》:“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故事】: 《氓》以女主公自述的口吻,叙述了一个恋爱、婚姻悲剧的故事。开始, 氓热烈地追求女主人公, 结婚了, 女主人公对氓是一片痴情,希望与氓幸福地过一辈子。可是,女主人公由于多年的贫苦劳累生活的折
【出处】: 《吕氏春秋·本生》:“靡曼皓齿, 郑卫之音, 务以自乐, 命之曰伐性之斧。” 【故事】: 春秋时代的越国以出美女著名; 郑、卫两国以音乐见长。魏文侯曾经对子夏说过:“我戴正帽子听古乐, 唯恐一边听一边睡着了。而听郑、卫之乐, 却从来不知疲倦。”
【出处】: 《汉书·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 【故事】: 两汉时, 有个刚直不阿、执法严明的官吏叫赵广汉。赵任京兆尹, 常常亲自动手办案。他对郡中的盗贼和横行乡里的不法之徒的情况了解得比较清楚, 所以办起案来效率比较高。一次, 京城长安有几个
【出处】: 《史记·萧相国世家》:“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于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故事】: 刘邦统一天下后分封功臣。他认为论功劳应以萧何为第一,所以首先封他为“酂侯”,食邑八千户
【出处】: 《孟子·万章上》:“汤三使往聘之,既而翻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 【故事】: 万章问孟子说:“传说伊尹当上商汤的国相,是因为他宰割的食物,烹调好了,进献给商汤,以此比喻自己有宰治天下的能力,终于被他要求到的。不知是否
【出处】: 《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 见秦在帝位日浅, 不察其终始, 因举而笑之, 不敢道, 此与以耳目无异。” 【故事】: 司马迁在这篇序里, 批评了这样的学者:“俗学浅识, 举而笑秦。”笑秦。这不是对待历史应有的态度。历史给了秦应有的地位,
【出处】: 宋·孙光宪 《北梦琐言》 卷六: “所谓‘好事不出门, 恶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故事】: 五代后晋相国和凝, 少年时就写一些俚俗的民歌, 流传汴京、洛阳一带。到他做宰相时, 因为一般人认为是艳词, 便专门托人把所写的民歌收聚起来烧毁
【出处】: 《孟子·膝文公下》:“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于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故事】: 有一次,齐国的匡章,来向孟子请教,他说:“我国的陈仲子可以称得上是个廉士吗
【出处】: 《论语·里仁》:“子曰:‘士志于道, 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 【故事】: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里仁》篇是孔子对弟子说的择地而居的道理。有一次, 和弟子谈到应当怎么样对待吃穿问题时, 孔子说:“读书人要有志于追求真理,
【出处】: 《三国志·吴志·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威恩并行。” 【故事】: 周鲂任鄱阳太守时,鄱阳的局势很不稳定,北有曹休虎视耽耽,内有彭绮攻城作乱。周鲂面对这种形势,对曹休假降以败曹休,又与胡综合力攻讨以擒彭绮,并致函孙权,肃清鄱阳外
【出处】: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 “公胚胎前光, 生长食息, 不离典训之内。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故事】: 在《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中,韩愈简述了房启的一生和为人。房启在政治上附王叔文, 因而由容州刺史贬为虔州长史,死于元和七年,他出身于仕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 “王丞相轻蔡公曰:‘我与安期千里共游洛水边, 何处闻有蔡充儿。”梁·刘孝标注引《妒记》:“王公不能久堪, 乃密营别馆,众妾罗列, 儿女成行。” 【故事】: 王导很看不起蔡充, 说是和安期在洛水边走了千里路,
【出处】: 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故事】: 战国时代,魏文侯派西门豹去治理邺这个地方。临走时,魏文侯嘱咐西门豹,治理政事要注意实地调查,要亲自办理。他说:“耳朵听到的不如亲眼看到的;亲
【出处】: 《诗经·大雅·抑》:“於(鸣)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 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故事】: 春秋时期的卫武公,已九十五岁高龄了,还从各个方面来告诫自己。坐车要遵守规矩,在朝要按法典办事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 厩有肥马, 民有饥色, 野有饿莩, 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 且人恶之; 为民父母行政, 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故事】: 有一次, 梁惠王请教孟子如何搞好政治, 孟子就说:“请问拿木仗杀人和拿刀杀
【出处】: 《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 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而今而后, 吾知免夫小子。’” 【故事】: 曾子平时常说: 身体是父母给的, 不要毁伤; 毁伤了身体。实际上就是毁伤父母。有一天, 他病了, 病得很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咱们从小儿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 【故事】: 迎春的丫环司棋,从小就和姑表兄在一块玩,二人订下将来非对方则不娶不嫁的誓言,大了感情更深,可都怕父母不允。有一次月夜私会,恰被贾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