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欲拜韩信为将, 何曰:‘虽为将, 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必欲拜之, 择良日,斋戒,设坛场, 具礼, 乃可耳。’王许之。” 【故事】: 楚、汉相争时, 淮阳 (江苏淮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故事】: 战国时, 有个人请教于孟子说:“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在战争的胜负上哪一样重要?”孟子说: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那人又问:“这是什么道理呢?”孟子解说道:“时机好,
【出处】: 《晋书·阮籍传》 :“嗜酒能啸, 善弹瑟; 当其得意, 勿忘形
【出处】: 《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kui)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故事】: 春秋时期,晏子(名婴)做了齐国的宰相。有一天,他坐车外出,给他驾车的仆从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他的丈夫,只见宰相
【出处】: 《晋书·简文三子传》:“无显固讽礼官下议,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kui),内外群僚皆应尽敬。于是公卿皆拜。” 【故事】: 东晋简文帝时,一次,北方前秦的军队占领了洛阳。简文帝的儿子叫道子的,看到在洛阳的祖坟受到了前秦人的污辱,就上书并送上印
【出处】: 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寒号虫》: “五台山有鸟, 名寒号虫。……当盛暑时, 文采绚烂, 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 (kou)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故事】: 传说五台山(在山西东北部)有一种四只脚、有翅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于是(苏秦) 乃摩燕乌集阙, 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抵掌而谈。” 【故事】: 东周时洛阳人苏秦, 变卖了家财, 不远千里, 西至咸阳, 游说秦惠文王。一年多时间里, 上书十余万言, 可秦王始终不予采纳。而身带的几百两黄金, 都已用
【出处】: 唐·韩愈《祭鳄鱼文》:“刺史虽驽弱, 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 (xin)(xian), 为民吏羞, 以偷活于此邪?” 【故事】: 唐代宪宗十四年 (公元819年) 三月, 曾因上书劝阻迎佛骨的韩愈几乎遭到唐宪宗的杀害。后来被贬到潮州(今广东潮安)做刺史。到任
【出处】: 《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千丈之堤, 水蝼蚁之穴溃。” 【故事】: 战国初期, 魏国有个宰相叫白圭 (gui), 据说他防治洪水很有办法, 曾自吹治水的功劳胜过上古时代的夏禹。究竟用什么好办法治水呢? 他认为单靠筑堤阻水不行,还得十分注意勤查勤修
【出处】: 《论语·先进》:“子曰:‘由之瑟, 奚为於丘之门?’ 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 未入于室也。’” 【故事】: 孔夫子办教育, 颇注意全面发展。即他不仅教学生诵读诗书,还让他们学礼学音乐。孔子本人就是个喜欢唱、懂音乐的人。有一次,他听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简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否)?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故事】: 汉魏以来,源于印度天竺的佛经开始盛行于中国。一些信徒把佛经吹得神乎其神,如汉明帝时的傅毅说“佛轻举能飞,身有日光”。刘子政在《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毕竟土匪是乌合之众,那里经得起这大队人马,不下二个月,土匪也平了,那一带的村庄也没有了……于是‘得胜回朝’。” 【故事】: 清朝,有一任安徽的巡抚姓蒋号愚斋,是个四川人。他原是山东巡抚,后因安徽北部凤
【出处】: 《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 ‘在稊稗。’曰: ‘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pi)。’曰:‘何其愈其邪?’曰:‘在屎溺。’东郭
【出处】: 《庄子·天道》第十三:“以臣之事观之, 斫 (zhuo) 轮徐, 则甘而不固; 疾, 则苦而不入; 不徐不疾, 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故事】: 传说,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经常在厅堂上读圣贤书。有一次, 在堂下做木轮子的木工轮扁突然放下工具, 对桓公说:“
【出处】: 《后汉书·岑彭传》:“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故事】: 东汉建武八年(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刘秀攻下了天水(今甘肃东部,古称“陇”)后,又与大将军吴汉一起围攻王莽部下的隗(wei)嚣于西城(也属“陇”,
【出处】: 《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 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故事】: 春秋时,楚国平王杀害了伍子胥的父亲和兄弟。伍子历尽艰险,只身逃奔吴国,立誓要报杀父兄之仇。他帮助吴王闔闾发兵攻破楚国的都城。那时, 楚国平王已死, 伍子胥掘出平王的尸体
【出处】: 《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故事】: 汉武帝为了进一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采用了儒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规定只有通晓儒家学说的人才能做官。这样,一
【出处】: 宋·祝穆《重文类聚前集》卷二十七:“苗振第四人及第,召试馆职,晏相曰:‘宜稍温习。’振曰:‘岂有三十年为老娘而倒绷孩儿者乎!’既试,果不中
【出处】: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Yong)见而奇之……闻粲在门, 倒屣迎之。” 【故事】: 东汉末, 建安时期诗人王粲来到了长安, 左中郎将、著名文人蔡邕见了王粲后非常钦佩他的出众长能。当时, 蔡邕受朝廷重用, 来往宾客很多。有
【出处】: 《庄子·胠箧》:“盗跖之徒问于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触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故事】: 相传春秋末年,有个人名叫跖(zhi),当时有人说
【出处】: 《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故事】: “仁”,在孔子的言论里是经常出现的,可说它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什么是仁?有一次孔子在回答学生子张时说:“做到恭、宽、信、敏、惠等五点,就是做到了仁。”这五点怎么理解?孔子认为:没有
【出处】: 《汉书·梅福传》:”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至泰则不然, 张诽谤之, 以为汉欧 (驱)除, 倒持泰阿, 授楚其柄。” 【故事】: 晋成帝委任王凤为大将军后,王凤独揽了朝政。京兆尹王章是个忠良之人, 他看到王氏的猖狂, 便讥刺了王凤, 不久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道不拾遗, 民不妄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性乱情昏错认家。可恨法身无坐位, 当时行动念头差。” 【故事】: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 刚脱了通天河寒冰的灾难, 又来到了一座高山前。这时唐僧腹中饥饿, 要孙悟空化斋饭来吃, 临走时, 孙悟空用
【出处】: 《孟下·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悦之,犹解到悬也。” 【故事】: 战国纷争的年代,诸侯为了自身的利益,东征西伐,战无宁日,广大老百姓既要出征夫,又要出钱粮,真象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难受得似倒悬在梁柱之上。孟子是孔子以后的大
【出处】: 《孟子·尽心上》:“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偏务,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 【故事】: 有一回,孟子向学生谈了做事情应分清先后缓急的话。他说:“聪明的人,懂得的多,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