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谓替老百姓申诉痛苦,请求保全性命或解除危难。 【下】原指佛教徒舍弃肉体,虔诚地寻求佛法。后比喻不惜牺牲生命,追求真理。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
【上】节:节操。清正的作风,高尚的节操。◆也作“清风峻节”。唐·牟融《题赵支》诗:“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友。” 【下】冰壶:冰心玉壶。玉衡:用宝石镶嵌的天文仪器。比喻人品高尚,气质优雅。◆也作“冰壶玉尺”。唐·杜甫《寄裴施州》诗:“
【上】节:节操,操行。提高自我修养,树立高尚节操。唐·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士之修身立节,而竟不遇知己。” 【下】儒家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即提高自身修养,管好家庭事务,治理好所在地区(诸侯国),实现天下太平。◆也作
【上】浆水:泛指饮料。交:相接触。指连浆水也不沾。形容为官廉洁,不占百姓一点便宜。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后汉谅辅……少给佐吏,浆水不交。为从事,大小毕举,郡县敛手。” 【下】衾:被子。惭:惭愧。形容行为端正,独处时,内心无愧。清·李伯
【上】秉:主持,秉持。秉持公道,灭除私情私念。明·张居正《论大敌》:“今不务为秉公灭私,振废起坠。” 【下】用大义来断绝私恩。指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也作“以义割恩”。《晋书·刘毅传》:“凡所以立品设状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虚饰名誉,相为好
【上】行:品行,德行。养成好的品德,保持纯洁的操行。《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下】竭:尽,完。智:智慧,聪明。竭尽才智,尽献忠诚。张刚平《缅怀我的父亲》:“父亲从青年时代就开始从事职业教育,他
【上】弊:破。驽马:瘦弱的马。破旧的车,瘦弱的马。比喻为官清廉俭朴。◆也作“弊车羸马”。汉·刘向《说苑·臣术》:“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以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下】恶:坏。蔬:蔬菜。破旧的衣服,粗
【上】志:志气,气概。斗、牛:北斗星和牵牛星。泛指星空。气势直冲云天。◆也作“气冲牛斗”。明·无名氏《赵匡胤打董达》五折:“三位将军,乃人中豪杰,志冲斗牛,气吐凌云。” 【下】吞:囫囵咽下。气势可吞下高山大河。形容气势、气魄极大。◆ 也作“气
【上】贫穷却不背离礼义。 【下】达:旧时指人得到有权有势的地位。道:道义,道德。显贵发达了也不偏离道德。 【释义】穷困不违礼义,显贵不离道德。形容人贫贱不移,富贵不淫。 【举例】① 《孟子·尽心上》:“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② 古人尚且讲个
【上】恶:讨厌,厌恶。盗泉:古泉名。在今山东泗水县境内。厌恶饮盗泉中的水。形容人正直廉洁,有节操。◆也作“不饮盗泉”。《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下】粟:小米。指商孤竹君的儿子伯夷和叔齐,两人在商亡后不吃周的粮食
【上】捐躯: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赴难:奔赴国难。谓敢于牺牲生命,奔赴国难。《西湖佳话· 三生石迹》:“有一虎将,系京洛人,姓李名恺,率师拒敌,报国尽忠,捐躯赴难。” 【下】尽节:竭尽忠节。死敌:为杀敌而死。谓竭尽忠节,捐躯杀敌。《管子·形势
【上】救:匡救,挽救。厉:古通“砺”,劝勉。匡救时病,纠正陋俗。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三章:“先秦学者生当乱世,目击民艰,其立论大率以救时厉俗为主。” 【下】竭:用
【上】苫:用草编成的垫物。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指睡在草苫上,头枕着戈矛。形容励志报仇。◆ 也作“寝苫枕干”。明·刘基《春秋明经·考仲子之宫筑王姬之馆于外》:“以大义言之,则公也方当寝苫枕戈之时,而与仇人主婚姻之礼,不亦悖乎
【上】捐躯:捐弃生命。殒首:抛弃头颅。谓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生命。宋·王安石《第三札子》:“仰荷天地至恩,捐躯殒首,无以上报。” 【下】尽瘁:竭尽劳苦。鞠躬:弯身行礼,表示恭敬、谨慎。形容为国事竭尽心力,到死方休。◆ 也作“鞠躬尽瘁”。《
【上】雄:宏大,强有力的。雄心壮志胜过万人。形容志向高远,抱负非凡。唐·李白《与韩荆州书》:“白,陇西布衣……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下】枭:割下人头,悬首示众,引申为歼灭。逆虏:敌寇。立志歼灭敌寇。《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
【上】金钟之声,美玉之色。比喻人高尚的品格,坚贞的操守。◆也作“金声玉服”。《三国志·魏书·管宁传》:“经危蹈险,不易其节,金声玉色,久而弥彰。” 【下】英:杰出。亮:光明。高尚的风格,光明的节操。◆也作“高风亮节”。毛锜《悼念周恩来总理》
【上】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发誓说,秦王如称帝,我就蹈东海而死。后以“鲁连蹈海”形容宁死而不受屈辱的节操。庞树柏《朱舜水祠落成征诗敬赋》:“毕竟此生耻秦帝,忍学鲁连蹈海计。” 【下】史鱼: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以直谏出名。历
【上】轻视个人生命,重视正义事业。◆也作“轻身重义”。《晋书· 周处传》:“周子隐…… 朝闻夕改,轻生重义,徇国忘躯,可谓志节之士也。” 【下】徇:通“殉”,献出生命。为国奉献生命,将个人安危置诸度外。◆也作“徇国忘己”。唐·白居易《赠裴垍官
【上】去食:失去食物。存信:保存信义。谓宁可饿死,也要坚守信义。《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下皆有死
【释义】宁愿清清白白做人而处贫困之境,也不愿不干不净地富贵起来。形容人品格高尚,节操清廉。 【举例】① 明·罗贯中、冯梦龙《平妖传》二十回:“妈妈宁可清贫,不作浊富,我的儿女长成,恐有不三不四的后生来撩拨他,把这铜钱来调戏。”② 他平素靠拾垃
【上】典故出于《庄子·外物》,苌弘因忠贞而遭奸佞诋毁,剖肠而死,有人将其血收藏在家里,三年后这些干血块皆变为碧玉。比喻精诚不泯。 【下】九转:反复经过多次磨炼。丹:指金丹,用药石炼成,据说服食后可成仙。原为道家用语,指炼成九转金丹。后常比喻
【上】精:精诚。贯:穿通。精诚上通天日。◆ 也作“精诚贯日”。《新唐书·文艺传下·李翰》:“(张巡)城陷见执,卒无桡词,慢叱凶徒,精贯白日,虽古忠烈无以加焉。” 【下】凌:逼近。霄汉:云天和银河,指天宇。形容气势宏大,直冲云天。◆也作“气逾霄汉
【释义】宁愿做玉器被人击碎,也不愿做瓦器得以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苟且偷生。多以此比喻保持名节、气节的重要性。◆也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玉碎,毋瓦全”。 【举例】① 《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② 1
【上】大节:临危不苟的节操。夺:被夺取,丧失。指在生死关头,仍不丧失原来志向。《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下】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小节上不太严谨。《儿女英雄传》三十回:“有时到了兴会淋漓的时节,就难免有些小德出入。”
【上】意谓停止思想和精神活动,忘情忘失,使思想进入休息状态。汉·严遵《道德指归论·大成若缺》:“遗魂亡魄,休精息神。” 【下】颐:保养。指养护精神元气。◆也作“颐养精神”。《晋书·郑冲传》:“公宜颐精养神,保卫太和,以究遐福。” 【释义】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