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源《论语·先进》:“闵子侍侧, 訚訚如也,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子贡, 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故事】: 有一次, 孔子病了, 几个学生特地来看望他。孔子满怀深情地端详着他们:闵子骞立在夫子旁边,有一种外和内刚的样子, 子路有一种刚强不
【出处】: 《晋书·庾亮传》 : “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故事】: 晋成帝时,庾亮把持朝廷实权。他派温峤担任江州刺史,防守江州。公元327年,历阳内史苏峻和豫州刺史祖约以杀庾亮为名,起兵反晋,进攻东晋都城建康,温峤得知消息后。心中十
【出处】: 《左传·襄公十年》:”初, 子驷为田洫, 司氏、堵民、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 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故事】: 公元前565年, 郑国的相国子驷派人杀了郑僖公, 另立僖公的儿子简公为君。僖公的其他儿子准备为父报仇。子驷先下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宝钗听了,摸摸平儿的脸笑道: ‘……他这远愁近虑,不抗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故事】: 一天,吃过早饭,平儿到探春处聊天。平儿,探春和宝钗三人取笑了一回,便谈起
【出处】: 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敌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邪!” 【故事】: 公元一一三八年,金国派使者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也是个不打自招的怪物,他忽然说出道:后日是他母难之日,邀请诸邪来做生日;夜来得了一件锦襕佛衣,要以此为寿,作一大宴,唤做‘庆贺佛衣会’。” 【故事】: 一天傍晚,唐僧、悟空师徒二人,在西行路上,见到一座寺院,便
【出处】: 《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 不能辨菽麦。” 【故事】: 春秋时代, 晋国上层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栾书、中行偃等人对晋厉公偏信胥童, 大为不满。为了夺权, 他们首先杀了胥童, 随即又把晋厉公杀了, 另立晋襄公的曾孙周子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回:“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为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故事】: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众天将捉拿,押在斩妖台下,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枪刺剑刳,不能伤他一根毫毛,雷打火烧,也无济于事。太上老君奏明玉帝,把大圣
【出处】: 《后汉书·赵典传》:“(赵温)叹曰:‘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故事】: 东汉末年,有个人名叫赵温。他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曾对人感叹说:“男子汉大丈夫要象雄鹰那样展翅高飞,志图大业,怎么能象雌鸟那样栖息小枝,无所作为呢!他毅然辞去京兆丞
【出处】: 《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子与人也,出入之吝谓之有司。” 【故事】: 有一天,子张向老师孔子请教如何治理政事的问题,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摒弃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好政事了。”子张问:“您说的是
【出处】: 《史记·大宛列传》:“骞从月氏至大夏, 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故事】: 西汉时期, 汉武帝从投降汉朝的匈奴人那里获得消息, 在天山以南有个叫月氏的国家, 被匈奴击败, 时刻想报仇雪恨。汉武帝想联络月氏,夹击匈奴,便在建元二年,派博望候张骞出使
【出处】: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桓公饮酒, 乐。公曰:‘以火继之,’辞曰:‘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 【出处】: “春秋时,敬仲因感到在陈国难以安身立足,便投奔到齐国。齐桓公很恭敬地接待了他,还任命他为“工正”。尽管职位不高,但是齐桓公对他的
【出处】: 《孟子·万章下》:“ (孟子)曰:‘君有大过则谏, 反复之而不听, 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故事】: 有一次, 齐宣王召见孟子,问他应选择怎样的人为卿相才合适。孟子回答道:“在为卿相的人选中, 既有您同姓的贵戚, 又有一般的外姓人, 不知大王
【出处】: 《荀子·修身》:“故跬步而不休, 跛鳖千里……一起一退, 一左一右, 六骥不致。” 【故事】: 在很早很早以前, 有六匹骠悍的骏马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一个山林里。由于这里缺乏丰富的水源和食草, 马儿们就准备转移到一个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去定居。
【出处】: 《孟子·万章下》:“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 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 反复之而不听, 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故事】: 齐宣王想任用一批官吏, 但
【出处】: 《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故事】: 有一次,孔子同学生在一起,谈到求道的方法。有个学生问他:“夫子:一个人要能得道,应该从何入手呢?”孔子回答说:“要诚心求道,首先要广泛地学习,求得各种学问。”学生又问:“
【出处】: 《隋书·杨素传》: “公以深谋, 出其不意, 雾廓云除, 冰消瓦解。” 【故事】: 隋朝有个英勇善战的大将,名叫杨素。早年, 他追随隋文帝杨坚, 率军南下, 一举灭掉了陈朝,活捉了陈后主叔宝, 为隋文帝建立一统天下的霸业立下了大功。文帝杨坚的儿子杨
【出处】: 《荀子·议兵》:“此四帝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故近者亲其善, 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德盛于此, 施及四极。” 【故事】: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一生写了不少影响很大的论文, 其中有一篇论述军事问题的文章叫
【出处】: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叫屈原。他出身于楚国的王族,见多识广,记忆力强,懂得古往今来治乱兴亡的道理,而且善于辞令,才华盖
【出处】: 《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回:‘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故事】: 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贡,有一次去向孔子请教求仁的方法。他
【出处】: 《三国志·魏志·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 【故事】: 公元207年,为了彻底消除北方的边患,曹操亲自率领大军远征三郡乌丸。由于粮草辎重太多,行军速度很慢,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河间的易城。谋士郭嘉就对
【出处】: 《礼记·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故事】: 《礼记·中庸》里有一《哀公》章。其中讲了一个人做事必须有诚意, 以及怎样求诚的道理。文章说:求诚的功夫, 须经五个阶层, 一步不到, 就不能达到诚的境界。世间万物, 各
【出处】: 唐·李白《山中问答》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故事】: 在我国黄山西南面,有座风景俊秀的高山,远远看去,就象一块璀璨晶莹的碧玉,故称碧山。碧山上有十里桃林,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红花与绿树交
【出处】: 《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故事】: 《礼记·中庸》有一章书,赞扬孔子的道德学问十分完备,如同天地相等。文章最后一节说:在整个自然界,万物并生,却彼此不相妨害,四时日月,来
【出处】: 《韩非子·难一》:“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故事】: 春秋时代,晋、楚城濮之战前,晋文公对打胜没有把握,便问晋大夫舅
【出处】: 《晋书·邓攸传》:“攸弃子之后, 妻不复孕……不复畜妾, 卒以无嗣。时人义而哀之, 为之语曰:‘天道无知, 使邓伯道无儿。’” 【故事】: 邓攸, 字伯道, 原是西晋的河东太守。后被石勒俘虏, 在石勒部下做了参军。石勒率众渡过泗水的时候, 邓攸就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