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出处 《新五代史冯道传》:契丹灭晋,道又事契丹,朝耶律德光于京师。德光责道事晋无状,道不能对。又问曰:何以来朝?对曰:无城无兵,安敢不来?德光诮之曰:尔是何等老子?对曰:无才无德痴顽老子。德光喜,以道……
典源出处 《老子》下:治大国若烹小鲜。河上公注:鲜,鱼。烹小鲜,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靡也。治国烦则下乱。 释义用法 老子认为,治理大国如同烹小鱼一样,不可太烦扰,否则将乱,不好收拾。后以此典形容治……
典源出处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集解引《列仙……
【出处】: 《老子》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 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 长生久视之道。” 【故事】: 这是说的治理国家的事。春秋战国时期, 大小国家有几十上百个, 特别是小国, 有的早早就被大国灭掉了, 有的就是直到……
【出处】: 《老子》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生之徒, 十有三, 死之徒, 十有三。” 【故事】: 老子在《老子》第五十章里,谈了他对人生的看法。他认为: 人出现世上就是生,进入坟墓就是死。人是怎么从生到死的呢? 人有七……
【出处】: 《老子》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三国志·魏志·崔琰传》:“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故事】: 三国时, 魏国的崔琰有个堂弟名叫崔林, 年少时发愤苦学, 可好久一直没有捞到什么名……
【出处】: 《老子》第二章:“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王弼注:“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 【故事】: 春秋末期有个李聃,世称老子。老子初步认识到宇宙事物矛盾对立的……
【出处】: 《老子》第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韩非子·说林》:“《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 【故事】: 春秋末期的晋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是赵、魏、韩、智、范、中行六家……
词源《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故事】: 在那社会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 人们被那你争我夺、争名夺……
【出处】: 《老子》八十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故事】: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春秋时,诸侯相互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今天我攻打你,明天你攻打我,战争繁频,社会不安,民……
1.通“正”,公正;正直。 《老子》第五十七章:“我好静而民自正。”遂州《龙兴观碑》“正”作“政”。《晏子春秋·内篇·问下》:“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三十辐共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